制冷系统的机器或设备发生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机械故障,也有操作不当;有时各种因索相互交错、互相影响。因此,如发生事故,应该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紧急处理,及时排除。
(一)制冷系统的事故分析
1.制冷系统事故
制冷系统事故一般是指:压缩机、水泵等机器设备的部件,由于不正常磨损和不定期检修而发生的损坏;机器设备破裂、折断、爆炸、严重泄漏制冷剂以及因故障而被迫停止工作达36小时以上,或由此而发生人身伤亡等。
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类。所谓重大事故,是指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需大修理后才能使用。所谓一般事故是指商品遭受大最变质损失,机器或设备遭受严重破坏,以致报废。因事故造成制冷剂轻微泄漏,机器或设备遭受损坏不甚严重,经过一般修理后仍能恢复使用。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除个别的机器设备发生事故是由于制造或安装不良的原因外,多数事故(约占总事故90%以上)是由于操作或维修不当而造成的。
大最制冷剂液体吸回压缩机气缸,发生严重敲缸甚至炸裂。
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系统调整不当,供液过多,以致大量液体被吸回压缩机气缸。由于压缩机排气通道较小,而这部分液体又不可压缩,如不能及时排出,积聚在气缸中就会发生严重敲缸;如果安全假盖起跳后还不能排尽气缸内的液体,电动机还不能及时停止工作,这样就会进一步酿成压缩机气缸炸裂的严重事故。
事故往往是由于下列情况造成的:
(1)由于压缩机严重湿冲程引起。
(2)当配组式双级压缩机在运转中调换为单级压缩运转,或将运转中的单级压缩配组为双级压缩运转时,没有等运转中的压缩机停机后再调整阀门。这样容易发生操作误差,导致高压气体冲入中冷器,大量液体被高压缸吸回。
(3)当压缩机在运行中增加系统负荷时,未与系统进行均压,直接与已停止工作的冷间连通降温。由于该冷间冷却设备内的压力过高,制冷剂沸腾剧烈,因而造成大最液体制冷剂吸回压缩机。
(4)货物进出库时,没有与机房配合好,由千压力和温度突然升高,制冷剂剧烈蒸发,导致部分液体吸回气缸。
轴瓦烧坏事故
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的:
(1)操作不当。
活塞与气缸装配间隙太小。
气缸或气缸套温度变化过大,使活塞与气缸的间隙变小,破坏油膜造成千摩擦。
(2)维修不当。
心压缩机检修后再装复时,气缸与活塞、曲柄销和连杆轴瓦之间的间隙过小,运转时缺油或断油,致使气缸,“拉毛”或烧瓦。
零部件装配不当,运转中开口销、螺母脱落,阀座掉入气缸发生敲击,或其他碎片落入气缸与活塞之间,冷库安装使气缸,“拉毛”。
检修工艺不当,减弱了零部件的强度,使部件发生折断、破裂、碎片掉落,导致气缸,“拉毛”。
连杆中心线与曲轴颈中心线不垂直,造成活塞走偏,导致气缸,“拉毛”。
曲轴损坏或断裂
(1)由于没有定期检修,运转时间过长,各轴承磨损不一致,造成主轴承中心线偏差(同心度偏差),曲拐扭摆度增大,发生疲劳而断裂。
(2)检修曲轴时,不正确地采用堆焊办法,而使曲轴变形或发生裂缝。,(3)操作不当,在运转中发生严重敲击,或曲轴密封器部位长期发热,因疲劳而断裂。
(4)曲轴质量不好,如有些机器曲轴油眼部位有裂纹或铸件有夹渣,因应力集中或强度减弱致使仙轴折断。,
4.设备或管道焊缝炸裂,发生严重制冷剂泄沥,(1)管内储存制冷剂太多,回气阀长期关闭,当库温升高时,排管中压力增大,超过焊缝受压能力而发生炸裂。
(2)液桶、放空气器、气液分离器等容器停止运转后,没有及时排液降压,因内部液体蒸发,压力增大,超过容器受压能力而发生炸裂。
(3)冲霜压力过高,使排管破裂。
(4)回气管道由于焊接质最不良,在冲霜时温差变化剧烈,或因震动等原因而引起焊缝破裂。
(5)玻璃指示器受外力作用或操作不当而破裂,角阀钢珠失灵不能关闭。
(6)在扫霜、除冰或堆货时将排管凿破或压破。
(7)错开备用管路阀门。
(8)充灌制冷剂、放油时违反操作规程。
(9)检修管道系统及设备容器时,没有把设备内的制冷剂抽空并与大气接通后再行焊补,发生炸裂而泄漏制冷剂。
本文转载自宁波艾思吉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冷库安装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