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确定。
第一,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对于轴心受压钢筋砼桩:
R=KfAp+f'yA.',’)(5-1)
式中:伞一稳定系数,对低桩承台,取0=1.0;对高桩承台,当桩周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小于50kPa的地基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时,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一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主筋的抗压设计强度;A,——桩身截面面积;A:——全部主筋的横截面积。
第二,按土对桩的支承力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谖计值。当桩数不超过三根的桩基,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R=+(5-2)ys7p当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R=^(5-3)上述各式中,g*、Qm分别为单桩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为静载荷试验确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z,心,么分别为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桩侧阻端阻综合分项系数,查阅有关资料确定。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首先,一般规定: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人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二级建筑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人、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三级建筑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小于2根。其次,静力触探法。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砼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如无当地经验可按下式计算:
Quk=Qsk+Qpk=u^qsikli+aqskAp(5-4)式中:u——桩身周长;qsik——用静力触探比贯人阻力值估算的桩周第z‘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穿越第,’层土的厚度;a——桩端阻力修正系数;qsk——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人阻力标准值(平均值);—桩端面积。
同一建筑物的桩基应采用相同的桩径,当建筑物基础平面内的荷载分布差异较大时,可考虑设置不同直径的基桩。确定桩径和桩长时,要兼顾工程中惯用及施工设备条件,以减少施工困难。当桩端坚硬持力层埋深较浅的端承型桩,可考虑大直径的单柱单桩基础;对于摩擦型桩,则宜采用细长桩,以取得桩侧较大的表面积。当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时,桩身的截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对桩身强度的要求。
灌注桩的主筋经计算确定,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0.65%。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通过计算确定。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灌注桩不应低于C20,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主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水下灌注砼不得小于50mm。
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⑻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承台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砕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当有聆垫层时,不小于40mm。
,矩形承台配筋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宜小于12mm。桩顶嵌人承台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砼桩的桩顶主筋应伸人承台内,其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倍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基不宜小于40倍主筋直径。预应力轮桩可采用钢筋与桩头钢板焊接的连接方法。
为传递、分配柱底剪力、弯矩,增强整个建筑物桩基的协同工作能力,柱下单桩宜在桩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两桩桩基承台,在其长向的抗剪、抗弯能力较强,一般无须设置承台之间的连系梁。在其短向抗弯刚度较小宜设置连系梁。考虑到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各独立承台之间所受剪力、弯矩是非同步的,纵横方向均宜设置连系梁,利用承台之间的连系梁进行传递和分配十分有利。在季节性冻土及膨账土地区,其承台埋深度宜低于冰冻线。
为有利于直接传递柱底剪力、弯矩,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的截面尺寸一般以柱底剪力作用于梁端,按受压确定其截面尺寸,根据受拉确定配筋。连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10,以保证其出平面外的刚度。连系梁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最小配筋不宜小于4彡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人承台。
单层工业厂房的外墙仅起围护作用,为避免柱与墙的不均匀沉降,宜将承台连系梁作为填充墙的基础梁,墙身一般砌筑在基础梁上,宜将该基础梁与框架柱面齐平,以减少车间内部的阴阳角。考虑基土回填需要用压路机压实,基础梁可留下施工缝二次施工,即放在回填土完成以后再加以施工。
基础梁的搁置方式依基础的埋深不同而不同,为了避免影响开门及满足防潮要求,基础梁顶面标高应低于室内地坪50-100mm,高于室外地坪150mm。基础梁一般直接搁置在杯形基础的杯口上,但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可采取加垫块、设置高杯口基础或在柱子适当部位加设牛腿等措施,见实际。由于地基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加之寒冷地区基础梁下的土壤冻胀将对基础梁产生反拱作用,因此在基础梁底部应留有50-150mm的空隙。同时应在基础梁两侧铺设厚度>300mm的松散材料,如矿渣、干砂等,以防地基土冻胀将基础梁和墙体顶裂,冷库建造见实际。
基础梁直接搁置在基础杯口上
室外地坪
本文转载自
冷库建造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