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与总平面的关系
厂区的建筑设计从总平面设计开始,根据生产工艺的流程、原料及成品运输、防火、气象、地形、地质、环保卫生等条件来进行设计。总平面设计要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建筑物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平面及空间关系。合理组织人流、物流、设置厂内道路,要保证日常生产时交通运输,也要满足消防要求。要进行厂区竖向设计,如室内外地面标高、道路标高、排水坡度、填挖土方工程等;还要考虑气候环境的影响和厂区室内外的环境设计。因此,厂房平面设计是在总平面设计的规定和影响下进行的,主要表现在人流物流组织、地形和气候等方面。
厂区人流、物流组织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单层厂房设计考虑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和货运的组织。生产厂房与生产厂房之间、生产厂房与仓库之间,彼此有着人流和物流的联系,这种联系影响厂房平面设计门的位置、数量和尺寸,要求厂房的出人口位置方便原材料的运进和成品的运出,门的尺寸应满足运输工具安全通行的要求。同时,人流出人口或厂房生活间应靠近厂区人流主干道,方便工人上下班,设计时应减少人流和物流交叉和迂回,运行路线要通畅、短捷。
地形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地形坡度的大小对厂房的平面形状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在山区建厂尤为明显。如建厂地形是两边高中间低的山谷地,将厂房布置成一字形平面,虽然能使厂房结构简单,平面规整,但是,这样布置其坡度较陡,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工期相对延长,造价也会提高。如果平面形状改为L形平面,则土石方量较小,相应工期缩短,造价也会降低。所以,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区建厂应充分考虑地形对平面形状的影响。当工艺流程自上而下布置时,平面设计应利用地形,将厂房建在坡地上,巧妙地利用收猪站台和发货站台的高度。
气候的影响。在南方炎热地区,为使厂房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厂房宽度不宜过大,最好采用长条形,并使厂房长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或大于45°,U形平面的开口应朝向迎风面,并在侧墙上开设窗与门,有利于组织车间的穿堂风。在北方寒冷地区,为避免风对室内气温的影响,厂房的长边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对向主导风向的墙上尽量减少门窗面积。有时冬季、夏季主导风向是矛盾的,考虑了夏季的要求又照顾不了冬季的需要,设计时要结合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生产状况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同性质的车间,在生产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的生产状况,如屠宰车间在常温条件下生产的,室内有大量余热及有害气体,但是该车间对采光有一定的要求,平面设计应予重视。如分割肉车间在4°C室温条件下生产,洁净度要求较髙,因此平面设计要求有利于保证室内的温度和清洁消毒的设计。
生产设备布置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生产设备的大小和布置方式影响到厂房的跨度和跨间数,同时也影响大门的尺寸和柱距的尺寸。例如进口屠宰设备自动流水线在猪屠体放血、预清洗以后,工艺上存在道岔,一条岔道通向自动烫毛、打毛的工艺,另一条岔道通向人工剥皮和人工白条生产线。这样就要求建筑设计要处理好两个独立单元既联系又分隔的问题,设备设计要处理好利用气动技术控制自动线轨道转轨的问题。
起重运输设备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为了运送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输送轨道影响厂房的平面布置和平面尺寸,常见的输送轨道设备有很多种,都与土建设计关系密切。
单层厂房的平面形式
单层工业厂房的平面设计以生产工艺设计为依据,因生产工艺的不同,平面设计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可分为纵向生产线、直线往复式生产线和混合式生产线三种。
纵向生产线指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生产是沿依次纵列布置的生产建筑纵轴直线方向进行,而成品或半成品由另一端运出。纵向生产线也可以分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线,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建筑依生产流程的顺序布置成几行,见实际。
muirTm
TmT
Tmr
iimr
flllll'IN
iiiiiiiI
实际纵向布置
这种单行和多行的纵向生产线路的布置,其特点是工业建筑内部各工段间联系紧密,但运输线路和工程管线较长。适用于地形狭长的地段。
横向布置生产线是指原料从厂房一端进人,产品由同一端运出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时也把一部分厂房的纵轴垂直于主要运输道路来布置,这就出现L形、U形、环形等生产线路,见实际。其特点是工段联系紧密,运输线路和工程管线短捷,适用于短而宽的厂区地段。
混合生产线是指原材料从厂房一端进人,加工后成品则从横跨的装配一端运出的生产工艺流程,其特点是工艺流程紧凑,运输和工程管线较短,见实际。在厂区用地不规则或山区中经常遇到,因为车辆布置受到地形现状或地形坡高的限制,而因地制宜地采用混合生产线路布置灵活又适用。
本文转载自
小型冷库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