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防护林带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凡产生有害气体或物质的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应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在此范围内进行绿化,营造防护林,使工业企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得以稀释过滤,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尤其在那些生产有害气体以及环境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厂,更显得十分重要,食品生产企业也是如此。工业企业的防护林带主要作用是滞滤粉尘、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减轻污染,以及有利于企业周围的农业生产。因此作为防护林的树种应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生长健壮、病虫灾害少、抗污染性强、吸收有害气体能力强、树体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的乡土树种。此外要注意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阳性树与耐阴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净化与美化相结合,以合理的结构形式布置防护林带,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污染的车间一般设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生活区、厂前区等多设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两者之间可设置垂直于主导风向的林带。如果被污染区是成片的,林带垂直于风向;如果被污染区范围较小,林带可与风向成一定顺角,以利于疏导稀释。对于有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来源,林带设在高度的25倍距离的下风向;对于无组织排放来源,林带适当靠近污染源,林带的密度一般是靠近污染源处较稀,被污染区附近较密,这样有利于烟气的疏通扩散吸收。
为了使卫生防护带有较好的效果,绿化时必须种植能抗烟气的乔灌木树种。用乔灌木进行绿化的总面积,不应少于防护带宽度的40%。当卫生防护带宽度超过100m时,在与生活区相邻的一侧,栽植宽度不少于50m的乔灌木林带;当防护带宽度在100m之内时,则不少于20m。
工厂的卫生防护绿地主要作用是滞滤粉尘、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减轻污染,以有利于企业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改善居住环境。因此,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树种、树种结合形式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及位置布置防护林,发挥其最佳作用。防护林的结构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通透结构。一般由乔木组成,不配置灌木。乔木株行距因所选树种而异,一般为3m,气流一部分从下层树干之间穿过,一部分从上面绕过。这种结构形式可在距污染源较近处使用。
第二,半通透结构。一般以乔木为主,在林带两侧配置灌木,气流一部分从空隙中穿过,在背风林处附近形成小漩涡,另一部分从树冠上部绕过,在背风林处形成弱风。
第三,紧密结构。由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多种树木配植而成,防护效果好。气流遇林带后上升,由林冠上绕过,使气流上升扩散,在背风处急剧下降,形成涡流,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扩散和稀释。
第四,复合式结构。当有足够宽度的防护地带时,将上述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式结构,更能发挥其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的作用。一般在进工厂的一侧建立通透结构,近居住区的一侧采用紧密结构,中间部分采用半通透结构,这样形成的由通透结构?半通透结构—紧密结构组成的复合式结构卫生防护效果最佳。
厂区道路绿化
道路绿地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在乡镇中分为道路绿带、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其中道路绿带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分为分罕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并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高度。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道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道路绿化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行道树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乡镇道路环境条件,对食品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地被植物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害虫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满足厂内道路运输的安全视距要求。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道路交叉点或转弯处不得种植影响司机视线的各种植物。处理好与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的关系,使绿化与管线相互配合,既不影响美观也不相互干扰。确定合理密度:行道树种植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到景观空间的创造,合理的株距以树种正常生长至中年期的尺度衡量,并让树冠相接而不交叉过多确定。中等体量的中小乔木以2.5m,高大乔木以8m为宜。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各类工厂的不同性质及污染情况选择有抗性的树种,同时要考虑树种的树干定干高度、分枝点及分枝角度、车辆承载货位高度、树木距车行道的距离,以免树木枝叶影响交通。树种的定干高度一般不小于4m,当树木距车行道较远,且树木分枝角度又小时,其树枝的定干高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2m,以免影响行人交通。确定树种比例: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安全功能的要求,对以乔木、草坪及绿地景观构成的比例,应有全面的考虑。食品工厂有食品卫生要求,不要用飘毛、飘絮的树种,也不要用散发种子和特殊异味的树木花草,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对空气污染严重的企业,道路绿化不宜种植成片过密过高的林带,避免高密林带通风不畅而对污浊气流形成滞留作用,不宜扩散,种植方式应以疏林草地为好。道路两旁的绿化应具备能够遮挡行车时扬起的灰尘及噪声等作用,道路行道树要选择具备耐修剪、抗性强、易成活以及主干挺直、冠大荫浓等条件的树种。满足夏季遮阴、冬季有阳光的要求,小型冷库一般在道路两旁各种一行高大乔木,形成行列式的林荫道,满足遮阴和形式美的要求。如受条件限制只能在道路一侧种植树木时,尽可能在南北向道路的西侧或东西向道路的南侧种植,以达到遮阴的效果。在条件较好的厂区,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可设置绿化带,绿化带采用常绿大乔木可防尘、防噪、遮阴,又可分隔人流与车流,还有利于冬季日照。
厂区周边绿化
边缘地带和临近乡镇道路部分配植高篱,并适当栽植乔木,隔绝外部的干扰。工厂沿围墙绿化设计应充分注意卫生、防火、防风、防污染和减少噪声,以及遮蔽建筑不足之处,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绿化树木通常沿墙内、外带状布置,以常绿树为主,以落叶树为辅,可用4层树木栽植,靠近路的植物用花灌木布置。
髙大形的树种配置在防护林带和休息场地。场地绿化的基本形式应是花坛和草坪:在主要人口近旁和表现建筑艺术的重要地段用花坛,其余地段则为普通草地。沿人行道宜种植成行的灌木丛,距人行道边3m,也可栽植观赏的乔灌木和配置花坛,但仅在作为整个建筑群中建筑艺术组成部分时才设置。
工厂区的绿化布置,要重视建筑群、道路、广场、总出人口和绿化的整体效果,以形成一个清洁、优美、宁静的环境。建筑物前列植或丛植花草灌木和常绿树,栽植树木的位置应注意建筑物室内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一般在窗前应避免栽植芥木,全区的核心促置现星总地段,在可能条件下设置花坛,种植宿根性和一二年生草花,从色彩上增进全区的美化;裸露的土面最好用草皮覆被,通向生产区的道路两侧栽植落叶绿荫树。
厂房之间或道路与厂房,厂房与厂外公路中间应设置绿化带或绿化草坪。厂区及车间周围宜种植草皮、培植草坪为主,选择较矮小的树种,不宜种高大乔木;靠近生产车间的绿化带不宜过多种植观赏花草和树木,防止花粉等飘落物对生产环境的污染。厂房与厂外公路中间则可设置不同功能的绿化带或绿化林。
企业厂区的环境景观
厂区环境
本文转载自
小型冷库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