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的冷库设计已能够使操作者最好地利用所建空间,并且具备根据贸易需求改变每个贮藏空间内部布局的能力。在国外,常规的隔热外壳通常用带内部隔热嵌板的铁制框架制成,在包了隔热外壳的天花板和所有或部分垂直的墙上,再依次用抗风化的布覆盖。
冷库内部结构设计,通常用水泥柱和钢筋架支撑隔热屋顶。外部隔热板为冷库构筑了抗风化面。近年来,各种技术进步增强了冷库建造商们在建造大批量贮藏冷库时保持合理开支的能力。
冷库的内部高度也很重要,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周密考虑,给出每个房间的最终工作高度。目前交替堆积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交替堆积技术在行业内已得到广泛应用。设计各种形式的内部堆积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配送所需批量存放冷库的设计、机械化和布局1.设计当规划一个大容积冷库时,在设计基本参数时需考虑以下因素:产品类型、吨位、空地面积、期望的营业额、季节性波动、包装、到达时产品温度、运输方式等。
以上这些因素和运输量信息,加上具体针对所选场地的数据,将决定采用何种布局。
冷库布局应考虑将来的扩展,因此最初布局所依据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是不完全的。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将引导产品特征、设备和投资需求的发展。
机械化
大容积冷库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化,从最简单的叉式起重车到完全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下的起重堆积机。然而,任何情况下,一定数量的人工作业仍然存在,其中也包括利用装卸工具把产品堆到输送台上,偶尔也把产品分类做标记或者分等级。某些情况下,冷库库房里还要求手工堆垛,例如对于长期贮藏的预制鲜肉制品。
人工方式操作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在大型批量存放冷库中有足够的专业水平的库内技术支持。这些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周全。
布局
一般而言,大容积批量存放冷库适合用叉式起重车工作。这就意味着每个库房要按内部高度8——10m单独建造。操作费用和建筑费用,以及在使用灵活性上花样的不断翻新,带来了大库房的普遍发展,一般每个达15000——20000m3。大库房长而窄,只在一端或两端有门。几个库房并排,共享一个通用的装货平台,此平台提供几个库房所用的车辆、服务和操作场地。
库房的工作区域和装货平台通常建在地f线以上的某个髙度,以协调公路交通工具或铁路货车的装载平面,便于装货和卸货。
配送所需的贮藏堆积方法
块堆积方法
众所周知,在单层冷库库房内采用货盘块堆积系统能够使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化。虽然大库房的布局必须由与库房容积和营业额相关的贮藏模式来决定,但它仍然要考虑给出一个实际贮藏产品的高净容积值。深度堆积意味着更多的装卸,以及设置特定的空间和转换场所。
尽管还没有公认的标准,但是典型的大容库有可供两辆车通行的25m宽的通道。在两个卡车通道之间有12排货盘,每个卡车道的外部有3排。从两卡车道可直达货盘块的中心,每种堆置深度都多于6个货盘(这些数据来自于典型的1.0mx1.2m货盘)。假如频繁出人的货物不要求深人堆积,通常也可使用前置式输送台来运送小货物。
空间高度控制方法
介于货盘纵行的顶部和冷藏室天花板之间的块堆积必须留有不少于0.5m的距离,以便于空气循环。在各行的货盘堆之间,以及各堆之间也必须留有50——150mm的距离,这不仅是为了空气流通,也是为了能方便地从贮藏块中取出某一堆货盘。显然如果各堆紧紧挨着,想单独取出来是不可能的。
货盘堆积型冷库的正确操作必须要遵守堆积规则。货盘样式应画在对应的地板卜。卡车通道线和堆线必须严格区分,水果冷库任何时候货盘的纵行都应该垂直,这是安全、有效操作的基础。
在批量贮藏的产品装盘输送时,产品是吊在货盘上的,因此在两个货盘之间应该留有充足的空间,以保证单独一堆移动时不会互锁。
货盘架的设计
放置在冷库里的许多生鲜产品需要支撑以使得它们便于输送和堆积。这种支撑通常由货盘架(也称角柱、货盘搁架)提供。设计冷库时,通常可使货盘的堆积高度达四五层。但大部分产品本身并不稳固,它们可能会倒塌,导致货盘落下、产品损坏。即使当货盘看起来很稳定,实际上底部的货物承受了上面重力的累加作用,在一段时间后,底部的货物也许被不均匀地压缩了,导致上面货盘的倾斜。如果货物必须承受这种堆积质量,那么就必须使用货盘架。
要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如果随意在货盘上堆放货物,一旦把它们放到温度较高的贮藏库里,那么这些产品就必须放在搁架或角柱里,以使这个贮藏单元的温度平衡一致,因为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堆积变形不一致。
本文转载自
水果冷库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