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引路20030
交叉口与人行道
①十字交叉口为两条道路相交,互相垂直或近于垂直,这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其交叉形式简洁,便于交通组织,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相同等级或不同等级的道路交叉。X形交叉口为两条道路以锐角或钝角斜交。由于斜交的锐角较小时,会形成狭长的楔形地段,对交通不利,建筑也难处理,应尽量避免这种形式的交叉口。T形、错位形、Y形交叉口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为保证干道上的车辆行驶通畅,主要道路应设在交叉口的顺直方向。复合交叉口用于多条道路交叉,这种交叉口用地较大,交通组织复杂,应尽量避免。道路交叉口类型见实际。
错位形交叉口
Y形交叉口
实际交叉口的类型
②交叉口的视距。交叉口是车辆交通最复杂的地方,为使行车安全,保证司机在进人交叉口之前的一段距离内,能看清相交道路驶来的车辆,以便安全通过或及时停车,这段距离应不小于车辆行驶时的停车视距。当设计行车速度为25km/h时,停车视距一般为30m;当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时,停车视距为60m。在视距三角形以内不得有任何阻碍驾驶人员视线的建、构筑物和其他障碍物,此范围内如有绿化,其髙度应不大于0.7m。视距三角形是设计道路交叉口的必要条件,应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一般为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
④路缘石做法。缘石亦称路牙,北方城市称道牙,南方称平牙和站牙。缘石通常设于车行道两侧,高出路面18cm;在厂区路上,缘石常用平牙(卧牙),它既起着区分车行道、人行道和保证交通安全,又有街沟排水的功能。缘石一般用花岗石、混凝土预制块做成,它具有足够抗磨耗与风化的能力。用混凝土预制时,其抗压强度宜在200N/mm2以上。缘石外形有直形、弯弧形和曲线形之分,其几何尺寸各地不一,通常为长50-100cm,宽25cm,高30cm。缘石基础多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碎砖、三合土或石灰炉渣土铺筑,地质条件良好时,也可用石灰土做基础。砼预制块缘石不宜用于北方寒冷地区。
⑤当厂区面积大于10hm2公顷或宽度大于100m时,人行道的宽度由人行带的数量和通行量确定。按每条宽0.75m的人行带可通过最大班奶工750人计算,但不得小于1.5m。当在人行道上设置室外照明用灯柱或其他支架时,其宽度应增加0.1.2m。在工厂管理区域、食堂、通行口、办公室以及其他行政办公和公共建筑的附近,人行道予以加宽,这样在建筑物前面形成广场。人行道最大纵向坡度为0.06,横向坡度为0.0.02。当人行道纵向坡度较大时,应以台阶分段,每部台阶的踏步不应少于三步。每十踏步设一不小于lm的平台。踏步的尺寸建议采用高100mm,宽300mm。当屋顶为有组织排水及不妨碍窗子开启时,可将人行道紧贴着建筑物布置,此时人行道宽度可增加0.5m,当屋顶为无组织排水时,人行道距建筑物墙面不小于1.5m。
⑥人行道可采用三种类型:高于或低于相邻的草坪10cm(有时5cm)、与草坪取平。后一种类型人行道有时适用于紧挨街道行驶路面布置。低位人行道沿两侧砌筑路边石,考虑将雨水从人行道低处顺排水沟排人雨水管网。髙位人行道,无论其纵向坡度如何,都可保证尽快地将路面雨水排掉。当集水面积较大和建筑物屋顶为无组织排水时,在人行道和房屋之间低于路面的草坪上,需设置集水井或导水管穿过人行道将雨水排到道路的边沟内。
⑦人行道铺面的种类很多,水果冷库除大量使用的25cmX25cmX5cm以及40cmX40cmX7.5cm的预制混凝土板(均称方砖)外,还有现浇混凝土,并以水泥砂浆抹面划分花格的做法,也有沥青混凝土以及彩色混凝土人行道面。
厂区道路施工
沥青路面指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面层的路面结构。沥青面层是由沥青材料矿料及其他外掺剂按要求比例混合或分层撒铺铺筑而成的单层或多层式结构层。沥青面层使用沥青结合料,增强了矿料间的黏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小、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
沥青路面的施工
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其强度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下的基础,即基层、垫层和基土等特性。沥青路面的抗弯拉强度较低,因而要求其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基层设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且保证在水、温度作用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路面下应选择收缩变形小、抗冲刷能力强的基层,如水泥稳定类及密实式二灰稳定集料等。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土的含水量和压实度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低温时,沥青类路面的抗变形能力很低,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为了防止基土不均匀冻账而使沥青路面开裂,需设置防冻垫层。
沥青路面所用的矿料质软和粒径规格不符合要求时,往往由于强度不足和劈裂作用使矿料压碎导致破坏。高温时,沥青材料黏潘度降低,在荷载作用下,可能使路面表面泛油,也可能沥青材料与矿料一起被挤动而引起面层车辙、推挤、波浪等破坏。低温时,沥青材料会因收缩作用而产生脆裂破坏,在水分和温度作用下,沥青材料与矿料间的黏结力降低,沥青面层就会出现松散、剥落等破坏。
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方法裹覆矿料,铺筑成厚度一般不大于3cm的一种薄层路面面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下层路面结构层,使它不直接遭受行车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并改善行车条件,计算路面厚度时,不将其作为单独受力结构层。施工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按嵌挤原则修筑而成,采用层铺法和搅拌法施工。层铺法将沥青材料与矿质材料分层洒布与铺撒,分层碾压成型。拌和法可热拌热铺或冷拌冷铺,热拌热铺的施工工艺按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规定执行,冷拌冷铺的施工工艺按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的有关规定执行。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混合料为度,拌成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摊铺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査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黏层、铺筑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应使用摊铺机作业,摊铺前根据施工需要调整和选择摊铺机的结构参数及运行参数,摊铺速度应符合6m/min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参照成型后的平均厚度校验,根据铺筑情况进行调整。压实及成型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的沥青面层,上层采用中粒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下层采用中粒式或细粒式沥青碎石混合料。单层式只宜在少雨干燥地区或半刚性基层上使用,在多雨潮湿地区必须做上封层或下封层。
施工要求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宜采用拌和厂机械拌和,其施工顺序与热沥青的施工类同,但应注意:混合料摊铺后,初压应采用轻型压路机压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再用轮胎式压路机或轻型钢筒式压路机压2遍。当乳化沥青开始破乳,混合料由褐色转变成黑色时,用12-15t压路机复压,复压3遍。碾压时若发现局部混合料有松散或开裂现象,应立即挖除,补换新料,整平碾压密实。上封层应在压实成型、路面水分蒸发后方可加铺。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混凝土作面板或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除接缝和局部范围外均不配筋,它是目前国内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稳定性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稳性、热稳性均较好,耐久性好,养护费用少。缺点是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板的接缝不但增加施工和养护的复杂性,且易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处理不当板边和板角破坏;需要养护,开放交通较迟,修复困难。
砼路面一般均宜设置基层,其厚度以不小于15cm为宜,并应宽出面板,宽出的宽度视面板采用的施工方法不同而定。面板应采用中间薄两边厚的形式,以适应荷载应力的变化。一般边部厚度较中部约大25%。标准路面的平整度(3m直尺与路面表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不应大于5mm。
本文转载自
水果冷库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