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穿过楼层设备的剖视形式
囲4-5电机安装位置画法
第四,非定型设备用粗实线按比例画出设备外形轮廓,被遮盖的设备轮廓一般不予画出,用斜线画出电机位置,见实际。
第五,设备布置图是供设备布置定位用的,所以图面上与设备布置定位有关的建筑物、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建筑物之间,都必须具有定位尺寸,即水平的纵横向尺寸和高度尺寸,并标注设备的位号、名称、定位轴线的编号,以及注写必要的说明。第六,设备布置图中的建筑定位轴线,应与建筑图中的定位轴线编号一致。设备在平面图上的定位尺寸应以建筑定位轴线为基准,注出与设备中心线或设备支座中心线的距离。悬挂于墙上或柱子上的设备,应以墙的内壁或外壁、柱子的边为基准,标注定位尺寸。当某一设备已采用建筑定位轴线为基准标注定位尺寸后,邻近设备可依次用已标定位尺寸的设备中心线为基准来标注。
第七,设备布置图应在图纸右上方绘制一个设备安装方位基准的符号即安装方位标,见实际。设备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一般标注设备的基础面或设备中心线的标高,必要时也可标注设备的支架、挂架、吊架、法兰面或主要管口中心线、设备最髙点的标髙。设备名称和位号在平面图和剖视图上都需标注,并与工艺流程图一致。
⑤设备一览表。设备布置图可以将设备的位号、名称、规及设备图号(或标准号)等,冷库安装在图纸上列表注明。也可不在图上列表,而在设计文件中附出设备一览表。
⑥根据车间的建筑结构、形式、朝向和跨度,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进行车间设计与分析,可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步骤及车间相应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第一,绘图环境设置,包括绘图界限、图形单位、背景及各种模式等设置,确定设计比例。图层设置分别包括门、窗、柱、轴线、楼梯、墙体、设备、文本和标注图层。在不同的图层中设计相应的部分,这样方便对图的绘制、修改和使用。其他图层锁定时,对某一图层中进行修改不会对其他图层的绘制结果产生影响,可避免操作失误引起的数据、图形、图线丢失。
第二,绘制轴线和墙线,首先用轴线画出整个厂房的基本轮廓,根据车间跨度绘出柱子的位置和排布,绘制定位轴线。然后根据车间的面积定出各车间基本轮廓,绘出墙线进行区隔,墙的厚度按前面所述。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物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线,用点画线表示,用于标定主要承重墙体和柱的位置。
第三,根据车间采光要求设计窗的大小和位置,在图中绘出,窗体的设置应避开墙间柱子。绘制门时根据人员进出和物料运输流线,合理设置门的类型、大小、位置及开启方向。
第四,绘制建筑结构,利用定位轴线的交汇点确定柱的位置,以小方块表示柱体。绘制面积较大的多层车间应设置多个楼梯。主楼梯布置在人流集中的车间大门附近,宽度一般为1650mm,坡度为30°;辅助楼梯位于车间两侧,宽度为1000-1200mm,坡度为45°;消防楼梯的个数、宽度、坡度、结构形式等需符合安全防火疏散和使用的要求。楼梯形式有单跑、双跑、三跑及双分、双合式几种。
第五,对于楼层结构的车间,为了方便原材料、包装材料及成品的运输,大多设置人流和物流电梯。原材料电梯应靠近原料库,成品电梯应靠近成品库,包装材料运输电梯应靠近其储存地点。原材料运输电梯和成品运输电梯应分开设置,防止交叉污染。
设备排列布置
生产车间工艺设备布置,就是把设计计算出的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全部设备包括工作台、排水设施、卫生设施,更衣间、厕所等,在一定的建筑面积内作出合理安排。平面布置图中要求画出设备的外形轮廓图,标明各设备、设施(包括门窗、下水道等)的安装位置,根据车间面积画出车间建筑平面图,并在上面标出不同生产车间和卫生设施的分布。除平面图外,必要时还需画出生产车间的剖面图,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物剖面与主要设备、设施的安装位置、髙度尺寸等,以及设备、管路等的连接,这些都是平面布置图中无法反映出来的。尤其对空间要求严格的设备,车间工艺设备剖面图显得更为重要。
①拟定车间内各设施的面积。根据工艺设计中”劳动力计算“部分得出的各车间操作人员数据,计算更衣室、浴室、厕所等设施的面积,以及洗手消毒设施的数量,确定相应的面积。将设备清单和生产车间各部分的面积列成表格形式,便于统计。
②根据车间的建筑结构、形式和跨度,进行车间设计与分析。画出整个厂房的基本轮廓,根据车间跨度绘出墙体和柱的位置。根据车间采光要求设计窗的大小和位置,根据人员进出>和物料运输需要,合理设置门的类型、大小、位置及开门的方向。在图中布置设备的外形轮廓。
③根据设备清单将设备分类,明确轻量级的还是重量级的、固定式还是可移动的;是几种产品生产时公用的,还是某一种产品专用的等。对于笨重的、固定的和专用的设备,应尽量排布在车间四周;轻的、可移动的设备可安排在车间的中间,这样有利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调节。
④有特殊要求的部分应尽量集中安排,以便于集中进行特殊处理。如有保温要求、空调要求、层髙较高或较低要求、通风排气要求、消烟除尘要求、防爆要求的部分,以及噪声较大、排水量较大的部分和消防要求较高、卫生要求较高的部分等。
⑤生产操作区内的设备与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其宽度应满足操作人员完成工作(包括清洗、消毒和维修),不致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在门或车间内部楼梯旁边布置设备时,不仅要求门能打开,而且要通行方便,一般要求留有一定的间距。靠墙布置设备时,设备与墙壁的净距大于0.6m,使能开启窗户,并利于设备检修。为了生产安全和方便操作,车间内部应考虑走道,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走道宽度。主要走道宽度应大于1.5m,次要走道宽度为0.0.9m,设备外缘与配电盘之间的走道大于1.5m,设备外缘与墙壁之间的非主要走道大于0.7m。设备间距是指设备之间的安装距离,其大小取决于设备和管道的安装、检修和安全生产以及节约投资等因素。
本文转载自
冷库安装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