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现浇注构造示意图(单位:mm)
T—V-T
阶梯形基础
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基础下通常设置砼强度等级为C10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基础砼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500mm。底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当钢筋砼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均匀交叉布置,见实际。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的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见实际。
|b》2500|
-1
实际条形基础钢筋布置示意图
梁柱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确定。现浇注的基础插筋数目和直径与柱内纵向受力筋相同,冷库安装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角锥形基础边坡坡度不大于1:3,基础顶部留出平台,每边宽度从柱边起至少为50mm,底部台阶高宽相等,其值大于基础高度的1/4,且不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一般为500mm。基础总高A^350mm,用一阶。350!^900mm用二阶,A〉900mm用三阶。
在有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设计桩基础,常用于食口加工企业单层框架的桩型有: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应力管桩和预制方桩等。桩基础设计包括桩型选择与布置、桩与承台的构造设计、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桩基沉降计算、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承台计算等。
桩的传力特性及支承形式将桩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端承型桩主要靠桩端反力提供支承力,即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中。端承型桩又可进一步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
端承桩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全部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桩身表面与土的摩阻力一般可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这种桩虽然桩侧摩阻力所占份额不大,但设计时还是应该适当考虑。
摩擦型桩主要靠桩与土的摩擦力来提供支承力,即建筑物通过桩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桩周土体中。摩擦型桩又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摩擦桩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全部由桩侧摩阻力承受的桩,桩端支承力可以略去不计;端承摩擦桩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受的桩,桩端阻力较小,但设计时应该考虑。
桩型选择考虑的因素:第一,地质条件是选择桩型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既要保证所选桩型在已定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的要求下是经济有效的;又要使所选桩型在该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下施工可行、质量有保证。第二,上部结构特点包括结构形式、底层开间、高低层关系以及刚度和荷载的大小等。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桩型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在选择桩型时需缜密考虑。第三,任何一种桩型施工都必须运用专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依靠特定的工艺过程才能实现。因此,在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所选桩型是否能利用现有设备与技术达到预定的目标,以及现场环境是否允许该施工工艺顺利实施,都必须在选型中一一考虑。鉴于建筑物的重要性,通常首选当地比较常用的、施工与设计经验都比较成熟的桩型,如钻孔灌注柱、预应力管桩和人工挖孔桩等。第四,技术经济效果,所选的桩型应具有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桩型的最后选定应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切忌仅仅只看单桩承载力或一根桩的造价而忽略整个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也不能仅考虑施工速度而忽略环境影响。
本文转载自
冷库安装www.iceag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