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冷压缩机课程是制冷与空调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技能根底课。文章就制冷压缩机课程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现状做了剖析,并对该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变革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制冷压缩机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9-02
制冷机械与空调设备在促进国民经济开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防事业确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效果。现在,我国的制冷空调工业已经成为该工业界全球开展最为敏捷、最具有生机的市场。制冷空调技能的蓬勃开展给相应的专业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制冷压缩机课程是制冷与空调类专业教育计划中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教育进程是培育制冷工程规划作业者基本素质的重要阶段。怎么经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既能对各类制冷压缩机有一较全面的了解,一起具有良好的习惯压缩机技能开展的才干,笔者依据多年的教育经验,就该课程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变革进行讨论。
一、制冷压缩机课程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
1.学时少,内容多。因为制冷压缩机品种较多,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要点院校如西安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曾将该课程设置为“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回转式制冷压缩机”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三门。但在现在加强根底、淡化专业、拓展学生常识面的新形式下,制冷压缩机课程已精粹为《制冷压缩机》一门,授课总学时大幅减少。如果教师在授课进程中不能突出要点,会使学生感到本课程内容庞杂,常识点太多,致使在课后及考前温习时,无从下手。
2.内容抽象,学生较难了解。制冷压缩机课程有三分之二的课时需要用来介绍回转式与离心式压缩机。与传统的往复机不同,回转式压缩机是使用作业容积的巨细或方位发作周期性的改动来完成作业,需要学生建立起必定的几许空间幻想才干方能协助了解。而离心式压缩机则是经过叶轮的高速旋转,气体在扩压器中减速扩压来完成压力的升高。但传统的板书式教育使学生思维进程平面化,无法接连动态、形象逼真地演示压缩机的作业进程,因此造成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一知半解,对本课程的后续推进构成压力。
3.理论核算公式较多。为了构成一套完整的制冷压缩机常识系统,本课程除了需要介绍各类压缩机的作业原理、整体结构、首要零部件及辅助设施外,还涉及了很多有关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工程根底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包含相当多的剖析核算公式和图表。这些根底理论,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而又按部就班地学习和把握相关常识,但另一方面过火着重理论、剖析与核算,又容易造成课时分配份额不调,授课进程单调枯燥,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爱好。
二、教育方法与教育变革讨论
1.上好序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序言就似乎敞开常识大门的钥匙,好的序言课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全新的专业常识却无陌生感。以序言课教育进程为例,首先让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胸膛,感受微弱的心跳,然后引出压缩机就像制冷系统的心脏,制冷剂则是它的血液,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本课程的重要性。紧接着,以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变暖等热门话题为切入点,并使用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当时制冷压缩机的技能动态与研究热点,说明压缩机技能关于进步制冷设备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一开端就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心。
2.突出要点,精粹教育内容。制冷压缩机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对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以及工程流体力学等专业理论根底课为前提打开的,因此教育中应该精选内容,减少重复,淡化理论推导,着重常识的使用性。授课时,冷库安装应着重要求学生把握各类型压缩机的作业原理、整体结构及能量调理方法等,注重培育学生查找、剖析影响压缩机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才干。相反,关于一些较为繁琐的理论核算公式,如压缩机的受力剖析等,则无需再进行详细的公式推导,而要点在于指导学生在对压缩机进行规划或选型时,怎么来正确使用这些公式。以螺杆式压缩机为例,其作业容积的构成、空间触摸线、漏气三角形与封闭容积等等这些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较难了解,而这也应该是教师授课的要点,至于其转子型线的规划与构成这些理论性较强且专业面向性较窄的内容则可以适当删减,但却可以添加冷水机组、冷凝机组、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机组等与作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着重了理论的使用性。
3.尽量使用什物、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育手段。人们对事物的知道,总是先从感性知道开端,进而才上升到理性知道。教师将常识传授给学生,也应尽可能遵从知道的进程,只有这样,学生对常识才干易于了解,牢固把握。如介绍活塞式压缩机的首要零部件时,可向学生现场展现活塞、连杆、曲轴等的详细结构,并使用课件显现很多图片;在解说涡旋式、螺杆式压缩机的作业原理时,经过flash动画、播放录像等方法,将压缩机的作业进程明晰地反映在学生眼前,学生往往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4.加强试验与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制冷压缩机课程的教育内容较为抽象,要想完成对课程内容的牢固把握,试验与实践环节也不容忽视。因此,除了确保有必要的试验课时外,还可以将试验室向学生敞开,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时,可以直接到试验室观赏乃至动手拆装。但鉴于现在有些学生的自我控制才干较差,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不高,教师应当对学生到试验室观赏实训进行鼓舞与引导。笔者的做法是学生到试验室观赏有必要进行挂号,挂号次数别离达到3次及以上、2次与1次者相应给予平时成果加5分、2分与1分的奖励。这样一方面在无形之中有助于改动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的问题,一起又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常识的稳固与了解。
到相关制冷空调企业进行实地观赏实习,是另一协助学生加深对包含压缩机在内的各种专业常识了解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实习时通常要在两周内观赏一个企业的多个生产车间,有时乃至是要一起观赏三到四家企业,而实习现场往往又是作业场地噪音较大,学生听不清工人师傅的现场解说,然后有可能使实习变成走马观花,无法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可以每天进厂实习前,预先通知学生要点的观赏内容,实习结束后再做回忆小结。别的还要求每位学生有必要编撰实习日记,其成果在最终的实习考核中也占据着较大份额,达到了30%。日记内容不拘格局,观赏的所见所闻,现场想到的疑难问题都可以随手记录到日记本上。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形象,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此外,教师在实习进程中,还应尽量收集与压缩机有关的各种资料,如压缩机零部件、模型以及视频资料等等。
5.注重学生反馈,增强与学生互动。教育进程是师生往来、共同开展的互动进程,没有往来与互动,教师也就不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的把握情况。因此,每当一种压缩机介绍完后,都应当再留出10到15分钟的课时,让学生自己说出心中的困惑,而关于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让知道答案的同学来担任,教师仅就他解说缺乏的地方加以补充。这种“学生当教师”的活动,不仅极大地活泼了讲堂气氛,并且往往比教师对已学内容的再次重复可以收成更好的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调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每周安排固定的答疑时刻,一起每周抽取不同的学生进行口头测验,看学生对讲堂内容是否已经把握,这样在下次授课时便会更有针对性。
三、结束语
针对制冷压缩机的课程特点及当时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提出了教育内容上的一些变革,期望与制冷空调界的同行交流讨论怎么上好该门课程。
参考文献:
[1]缪道平,吴业正.制冷压缩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唐景春,王铁军,刘向农.制冷压缩机课程的教育变革[C].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
空调学科开展与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6.
[3]李文林,周瑞秋,赵超人.回转式制冷压缩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本文转载自
冷库安装www.iceage-china.com